坚持“以人为本” 在改革中探索基层信访工作新路
探索之一:建立广泛参与的信访工作机制
石泉社区是一个发展中的社区,飞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亟待改善的社区生活环境,给信访工作一度造成很大压力。坚持“以人为本”原则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建立全体公务员积极参与信访工作的机制,社区大信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。
[变接受上访为主动下访]建立信访值班下基层制度,变被动接受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,将信访矛盾的分散、前移到居民区,确保机关公务员有时间直接下基层,了解急难愁问题,倾听群众呼声,把一般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,把重大矛盾控制在非激化状态。2007年,街道又建立了双休日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公务员走访困难家庭的制度,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。
[建立信访矛盾化解回访、验证制度]对通过社区信访工作渠道反映上来的矛盾和问题,信访部门进行甄别、回访和验证。对机关职能科室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,当即予以解决;对社区不能马上解决的矛盾,向区有关职能部门反映,寻求支持、帮助;对于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,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;对可能有越级上访行为的居民,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政策解释。通过对信访矛盾的回访和验证,把原先单一的信访接待渠道,拓展为多渠道的为民排难解忧,使易激化的上访、群访矛盾化解在基层。
[履行信访干部督查权]信访干部认真履行督查权,负责对信访事件进行督查,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及时解决。遇到疑难杂症,街道信访办召集相关职能科室,制定具体化解方案,重点进行督办,如发现推诿扯皮,可以直接向街道领导汇报。
探索之二:建立、健全信访工作网络
为了适应社区信访工作的需要,街道在健全社区三级信访工作网络的基础上,又着手建立由居民区书记、居委会主任作为直接责任人的居民区第四级信访工作网络,从而实现了三级信访网络向四级网络的延伸,将关口前移,在时间和空间上赢得信访工作的主动,形成坚强、稳固的社区信访第一道防线。
[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]街道每季度召开一次由街道党政领导出席,机关主要职能科室科长、工商所、派出所、城管分队、房管办、绿化办等社区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现场办公和居民区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的现场办公会议,主动梳理和剖析居民群众关切、而又尚未形成上访趋势的热点、难点问题。经过归纳、整理,责成有关部门、有关责任人,限期加以解决。
[居委会设“谈心室”]“谈心室”的设立填补居民小区信访工作空白点,促进了四级信访接待服务网络的健全。它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倾诉烦恼、寻求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,加上居委会干部的引导,使小区和楼组两个层面的问题及时就地得到化解。
[建立“人民调解室”]2005年6月,街道成立了社区“人民调解室”,通过主动介入矛盾双方当事人调解的方法,积极探索诉前人民调解工作新办法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同时,街道又率先尝试人民调解“事实确认书”的创新做法,通过建立“事实确认书”的形式,承载调解工作成果,为司法诉讼提供可靠依据。一旦调解失败,即可启动司法程序。
探索之三:规范基层信访工作操作程序
社区信访工作涵盖了社区治安、公共安全、为民排忧解难等诸多方面内容,也涉及城市建设、企业改制、就业救助、发展管理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深层次问题。街道建立、健全了主要领导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问责机制,历届社区(街道)党工委、办事处正职领导人都勇担信访工作重任,经常亲临第一线工作调研,处理疑难信访案例。党工委、办事处还要求充分整合社区资源,规范信访工作行为,坚持标本兼治,切实维护好社区稳定。
[居民代表与人大代表提案同等办理机制]居民代表与人大代表一样,都是生活和工作在社区,十分关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,常常能切中要害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。对于来自他们的信访,街道予以同等重视,认真办理。每年社区居民代表大会,街道都认真听取意见,对于他们的提案,就像办理人大代表提案一样,做到件件有批示,事事有回复,并且主动自觉接受监督。对于居民代表日常提出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,机关各职能科室都建立专门档案,按照时间节点抓紧解决。
[领导下访与“窗口”服务的无缝链接]“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”作为一个直面群众、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,街道努力完善“窗口”信访服务接待制度,拓展“窗口”服务功能,并实现领导下访与“窗口”信访接待的无缝链接。首先,抓好“窗口”的软硬件建设,为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妇女、未成年人、外来人员、特困对象设立诸多便民服务项目,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。其次,努力完善“窗口”服务功能,使来信来访当日就得到及时处理,实现一个“快”字,落实一个“查”字。再次,塑造“窗口”法律服务品牌,推出“首席人民调解员”、律师接待日和法官指导下的诉前人民调解等。
来源:上海信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