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干部要乐于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
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,胡锦涛总书记提出: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树立正确政绩观,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的实绩。”同时,强调指出做好群众工作,是实现“十二五”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,是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。今年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时强调“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,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,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。”在今年的河南省纪委八届六次全会上,省委书记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:“一些干部见困难就缩、见问题就拖、见矛盾就躲,对群众提出的诉求敷衍了事,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然视之甚至放任不管;或者乱干胡干,以致酿成了恶果。如果听任这种现象蔓延下去,会极大地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。”卢展工书记同时还反复强调,要提升为民意识,突出为民发展,健全为民机制,树立为民形象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,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,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要求上来,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,思想上乐于、行动上敢于、方法上善于做群众工作,真正了解民之所思、做好民之所盼、赢得民之所信,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。
领导干部要乐于做群众工作。乐于,谓对于做某种事情感到快乐,重在情、放于心,热心热情,积极主动。领导干部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,并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充满感情、倾注真情,是一个立场问题。目前,有些领导同志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性,缺少群众的接触面,习惯于跑上面外面,热衷于与老板开发商打交道,满足于发文开会,注重于从媒体文件上获取信息,自觉或不自觉地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。正如有的群众说的:“现在高速公路越修越多,干群距离却远了;通讯设施越来越先进,干群沟通却少了;办公大楼越盖越好,群众办事却难了;干部学历越来越高,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”。这些话说得非常深刻、让人警醒。领导干部乐于做群众工作重在牢记宗旨、高度负责、倾注感情。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,感情决定立场,感情决定态度,感情决定行动。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越深,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就越强。领导干部只有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,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办事情。倾注了感情,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,并由衷地产生责任感、使命感;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,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;就会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份内事,把为民办事当成一种快乐、一种满足;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而又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,群众就能体谅,矛盾就容易化解,问题就容易解决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,也是党和政府了解群众意愿和诉求的重要窗口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群众来信来访作为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,把来访群众当家人,把群众来信当家书,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。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,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带头落实定点联系帮扶、定期接访下访等群众工作制度,满腔热情倾听群众呼声、关心群众疾苦,诚心诚意解决群众问题、维护群众利益,让信访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,从而赢得群众信任,巩固执政基础。
领导干部要敢于做群众工作。敢于,谓有决心、有勇气、有胆量去做某事,面对风险、危险而不顾。当前,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群众工作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,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呈现出对象“广”了、任务“重”了、社会关注度“热”了等新特点。与此不相适应的是,有的领导干部面对矛盾和问题,能躲则躲,能避则避,害怕触及矛盾,引火烧身,影响到自己的前途,于是碰到问题绕着走,明哲保身;有的面对矛盾和问题畏难发愁,遇到突发性、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,甚至处置失当,激化矛盾等等。近年来发生的贵州瓮安、云南孟连、甘肃会宁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给世人传达的讯息是:凡“事”发生,领导干部要在第一时间敢于应对矛盾、主动触及矛盾,才能及时化解矛盾;否则,若躲避三舍,必将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。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多发高发的形势下,敢不敢于做好群众工作,反映了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感,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胆识。2009年通钢事件后不到一个月,河南发生了“8·11”林钢事件,一企业负责人被职工“软禁”。河南省委、省政府和有关方面认真汲取通钢事件教训,应对措施随即提速,有关领导马上深入企业,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,耐心解释相关政策,认真反思工作不足,严格问责有关失职渎职人员,很快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。林钢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置也足以说明,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,早解决早主动,早解决效果好;如果遇到问题和矛盾绕着走,甚至捂着、盖着,问题只会越拖越复杂、矛盾只会越积越激化,解决的难度和成本也就越大。
领导干部要善于做群众工作。善于,谓做事情有方法、技巧和策略,也可称之为“会干”、“巧干”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,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,还必须有新思路、新方法,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,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。要坚持兼顾各方。既要注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,又要兼顾不同阶层、不同群体的利益。尤其在制定政策、进行决策时,各级领导干部要创新沟通形式,拓展沟通渠道,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造成“项目上去了、群众失去了”的严重后果。要坚持为民谋利。要坚持带着责任和爱心去做群众工作,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,善于把关心群众疾苦与多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,切实把群众最关心、最突出、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,少些“锦上添花”,多些“雪中送炭”,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。要坚持依法办事。依法理则正,违法气则短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,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既做法律法规的执行者,又做法律法规的遵守者,更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者,坚持学法懂法、依法办事。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政策法制教育,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纪观念,形成人人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总之,领导干部乐于、敢于、善于做群众工作,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、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,是坚持以人为本、践行为民宗旨的应有之义,更是加快领导方式转变、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。(河南省信访局:王红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