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峡县紧抓三个机制 优化群工队伍
西峡县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县信访工作实际,通过坚持正确的用人机制,不断壮大信访队伍;狠抓科学的提高机制,不断强化队伍素质;完善财物的投入机制,不断激发工作热情等措施的实施,从而优化群众工作队伍,以队伍建设带动信访工作上档升级。
一、分层推进,壮大队伍
(一)坚持正确的用人原则,加强县信访部门队伍建设
1.按照有为有位的原则,配齐配强群工部班子。该县在今年7月份的干部调整中,首先,将在信访岗位坚守6年,政绩比较突出的原县信访局长调整为县交通 局长,以示县委调整干部坚持有为有位原则。其次,在8月份的再次调整中,原信访局的两名副局长、一名纪检组长提拔为正科级岗位的群工部副部长,一名副主任 科员提拔为正科级信访督查员。其三,将多年来信访工作一直排名第一的白羽街道分管副主任,调整到信访局担任纪检组长;将信访局2名政绩突出的科长提拔为副 科级信访督查员。
2.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,科学搭配群工部中层。该县群工部综合考虑年龄、知识、经验等因素,按照科学、合理搭配的原则,坚持公开、公正、公平选拔。将6名一般干部调整到中层领导岗位。
3.按照专业优先的原则,选拔充实群工部人员。县委、县政府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,重点从法律、计算机、文秘三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,为县委群工部选调 了8名工作人员,计划在一年内再为群工部公选5名财会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,使县级信访工作队伍专业更加全面,更能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。
(二)坚持厚爱一分的原则,合理安排乡级信访干部
1.落实群工站站长副科级待遇。该县严格落实市委文件精神,配备副科级职务的乡镇(街道)群众工作站站长时,按照原乡镇(街道)信访助理优先推荐为副 乡科级后备干部,优先确定为副乡科级演讲对象,优先提拔为副乡科级领导干部的“三优先”原则,使全县19个乡镇(街道)中, 17个原信访助理被提拔为群众工作站站长。
2.统一分管群众工作领导规格。在班子分工上,各乡镇(街道)、县直各单位,都能按照县委要求,落实市委精神,做到乡镇(街道)由人大主席(工委主任)、县直单位由常务副职分管信访工作。
3.切实增加基层群众工作人员。县委要求各乡镇(街道)按照市委最高标准落实信访工作人员。明确要求各乡镇信访工作人员不得少于4人。同时,协调县编办在商务、房产等21个部门增设了信访科(股),配备了不少于2人的专职人员。
(三)坚持专职专责原则,完善群众工作村级网络。一是完善网络。在全县198个行政村(居委会)和县直二级单位设立了群众工作室,统一制作了牌子和制 度版面,在组设立了群众工作信息员、联络员,从而实现了群众工作触角的进一步延伸,确保了群众工作网络的健全完善。二是落实责权。村级群众工作专职人员实 行专职专责,工资实行县乡财政专列,保证基层专职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。三是全面覆盖。要求县直二级单位、乡镇七所八站、各企业都要确定1—2名专职信 访工作人员。
二、学用结合,提高素质
(一)加强学习教育,树立为民意识。结合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” 活动,在全县信访干部队伍中开展“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、稳定发展”教育,不断提高信访干部的政治意识、责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忧患意识,树立群众观念,增强务实为民的宗旨意识。
(二)加强业务培训,提高业务水平。其一,积极组织参加全市举办的信访干部培训班,切实增加理论知识。其二,组织全县信访干部培训班,对新任群工站长 和群众工作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,确保他们能够尽快适应信访工作。其三,多次派出信访业务骨干,对县、乡、村干部进行信访知识培训。
(三)加强实践锻炼,增强实战能力。一方面采取乡镇(街道)、县直单位信访工作人员轮流到信访接待中心跟班学习,提高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接待水平;另一 方面从群工部抽调人员,组成信访稳定工作组,派驻信访量相对较大的乡镇(街道),协助基层解决棘手问题,提高群工部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加大投入,激发热情
(一)加大财物投入力度,树立信访干部的优越感。该县解决了信访干部每人每月120元的岗位津贴,落实了每人年均的办公经费,为县委群工部调剂了充足 的办公用房,投资30余万元高标准配置了办公设施,使群工部的办公条件全面改善。各乡镇(街道)和县直各单位也从工作实际出发,妥善解决群众工作和信访工 作所需要的经费、房屋和办公用品。
(二)加大督查投入力度,提高信访干部的危机感。该县对信访工作采取上访量一月一排队,综合工作一季度一考评,特殊时期实行十天一讲评,月通报、季考 评、全年累加出先进的考评办法,从而增加了各级各部门信访干部的危机感、紧迫感、压力感。新的考评机制对于促进基层群众工作基础建设、解决信访问题、降低 信访量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(三)加大物质奖励力度,增强信访干部的成就感。该县在财政下滑的情况下,再度提高信访奖励标准,拿出20余万元,对获得市、县级信访工作先进的单位分别给与一定的奖励。各乡镇(街道)也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,进一步激发了各级信访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。